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九章 权者自由,易经(2 / 2)

加入书签

随时代演变,《周易》的文字含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不便读懂,為了註解《周易》,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史记记载為孔子)撰写了〈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大象)、〈象下传〉(小象)、〈繫辞上传〉、〈繫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著作,统称《十翼》,后世又称為《易传》。广义的《易经》包括《易传》在内。

《易经》或「周易」,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等)称為《易》。

「易」有几种解释:

1、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

《周易》保存了西周鐘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鐘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像的。

2、日月為易,象徵阴阳。取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3、日出為易。陈鼓应认為这个意思,也是「乾」的本义。

4、易是占卜之名。

5、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即天人合一。

6、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7、『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著时空变幻,恆常的道不变。

8、《繫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恆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

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又保持一种恆常。

如《诗经》所说「日就月将」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志》并未列出。只有「周《易》」流传下来。

《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為《五经》。

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后来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為《易》、《诗》、《书》、《礼》、《春秋》。

周易的成书时间歷来颇多争论。传说远古的伏羲创八卦、夏禹将其扩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记载在《连山》一书,《连山》以「艮」為第一卦。(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