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章 说出你的理由(2 / 2)

加入书签

不少人都在心中暗呼,这位天子想必是被百官们的反对所激怒,甚至一些脑子缺根筋的御史言官暗暗兴奋,心想着青史留名的机会就要到了。

只要一会儿崇祯走到自己面前,自己就跪在他面前劝谏皇帝收回成命,如果皇帝不听自己就拿脑袋撞墙、或者直接跪在地上用脑袋撞地,只要稍微擦破点皮流一点血,以目前这种形式必定会被记录史册,收获无数声望!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崇祯率先来到了户部尚书毕自严的面前,双眼一眨不眨的盯着对方,看着毕自严额头冷汗直冒。毕自严在天启五年应得罪魏忠贤,而被迫致仕归里。

如今还能站在这朝堂之上贵为户部尚书,甚至是拥有入阁拜相的资格,完全是崇祯帝一手提拔。

虽然崇祯提拔他只是出于公心,看中了他处理经济事务上的才能,然也不能不说崇祯于他有知遇之恩。

而他之所以反对摊丁入亩,倒不是说因为自己的家族是大地主,倒也是出于公心。

以大明如今的财政情况,一旦废除辽饷后果将不堪设想。

甚至可以说,整个辽东下个月的军饷都要立刻断掉。

崇祯元年大明的财政收入只有不到六百万两白银,而这六百万两则需要满足整个大明的财政所需,随便想想也知道根本不够。

平常毕自严还可以设法从辽饷当中腾挪一些已做他用,补一补缺口应应急。

更别说整个辽东一旦离开辽饷,则根本无法运转,所以身为户部尚书,在大明没有更好的财路之前,带头反对废除辽饷也是情有可原之事。

对于毕自严崇祯道也算了解,知道他之所以反对废除辽饷,大部分原因是出自于公心,于是脸色倒也没有太难看。

只是冷淡的道:“毕爱卿为何反对辽饷,一句话解释给朕听。”

毕自严闻言,一大堆话就要从嘴巴里喷出来,然而当目光对上崇祯那双冷淡的眼睛,到了嘴的话语立刻戛然而止。

稍微沉思了一番,毕自严总结道:“启禀陛下,一旦废除辽饷,我九边五十九万将士一时片刻便要陷入衣食无着之境地!”

毕自严上位之后,主张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所以其实户部对于九边的实际兵力有一个数字,那就是不到三十万人。

而且就这三十万人里,还有不少是老弱病残与没有清查到位的虚额。

然而朝廷对此毫无办法,每年的军饷仍要按照五十九万人的标准发放。

崇祯点点头,道:“这就是毕爱卿反对的理由吗”

再次得到毕自严的确定,崇祯不屑笑道:“今后九边军饷全部由内帑出,至于内帑有没有那么多银子就不劳爱卿费心,总之朕今天把话放在这里就是了!”

百官闻言全都大吃一惊,九边重镇每年所需军饷超五百万两,仅仅只是一个辽东,每年经费支出便超出二百万两。

他们想不通,这位年轻皇帝难道是脑筋进了水,哪里来的胆气敢说此豪言壮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