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篇 太极少侠二十九(2 / 2)
而且,通过这次比试,由于有了心意上的突破,释啸龙在今后的比赛之中,无论是散打比赛,还是套路比赛,从此以后都能轻松取胜,为此,还拿了无数个世界级、国家级的冠军。
此场比试刚一结束,少林方丈释詠兴就要深深的拜服在“太极少侠”身前,古小龙一看慌忙托住,任少林方丈如何用力拜下,就是无法下拜。少林方丈释詠兴沉声说道:“少侠真乃神人也,少林寺甘拜下风,您给我们少林弟子的教诲,我们一定会代代相传,这就是今后少林武功的精髓,我们一定会贯穿始终,努力提升少林武功。”
少林方丈释詠兴继续说道:“在比试下去已经没有更大的意义了,但人们一直以来对我们少林武功的认识,都停留在是外家武功的认识上,其实少林武功还有两样内功,即易筋经和洗髓经,但由于多年以来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因此,在这方面仅有极少数年龄偏大的僧人,还能够一窥门径,但实在是不敢恭维,也就是只能说略窥门径罢了,不知少侠能否指导一二?”
古小龙微微含笑道:“少林的易筋经、洗髓经的确是非常好的内功心法,正因为是内功心法,上一代所练之人可能有所大成,但他的传人是否能够也能达到这样的心法,这就是许多内功心法失传的原因所在。谈不上什么指导,方丈大师太客气了,请方丈大师安排少林在这方面的高人,双方交流一下心得,关键是心法,相信对大家都会有裨益的。”
少林“易筋经”经唐豪著作少林武当考中结论为清道光三年市隐斋版的易筋经是紫凝道人作品。其作品有两序一跋。一序托古于唐李靖而另序托古于南宋牛皋。唐李靖序中说达摩自梁适魏,面壁于少林寺。在嵩山少林寺留下的两本经书之一另一本为洗髓经。
“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
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通过修炼丹田真气打通全身经络的内功方法。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半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运气时不需练习任何排打功即可自然产生开砖劈石的内功威力,如配合易筋经搏击术同时练习可达到无坚不摧的神功威力。
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需师傅指点传承,而过去武术家过于保守,从不外传,有机缘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多有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仅少林寺易筋经版本就有六十多种。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尉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明天启四年易筋经的伪李靖序中曾对“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北宋景德年间公元一零零四一零零七年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
这篇伪李靖序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
至于“易筋”,此序强调“筋”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在易筋经正总论中,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
如有学者也指出,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