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不被历史所记载的“事实”(2 / 2)
赢武可以凭借这些知识,轻而易举的预知未来纵观古今,只要利用的好这些知识,整个天下不过是他公子武的掌中玩物而已。
但是仅仅是将这个天下,都尽数握在股掌之间,那又有什么意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够让赢武抵御,那来自冥冥当中无可名状,无以言喻存在的侵蚀与夺舍吗?答案当然是不能!
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得到,燕国确切覆灭信息的公子武,眼神越加空洞的默默想道:“现在已经是秦王政十六年了,明年父王就会攻破韩国的都城,新郑,正式开始六国覆灭的征程,在灭了韩国之后,就是现如今因为武安君白起坑杀了,四十万大军元气大伤的赵国,然后就是燕国,再然后就是魏国与楚国,最后是齐国,或许我在王翦进攻蓟都的是时候作为失去作用的质子,死去也不错,至少那样不会被那个无可名状的存在夺舍掉,反正我的存在也不会被后世记载下来。”
“质子”是一种从夏商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古来的习俗,大体意思就是,一个强大国家准备对另一个强大国家放弃进攻,为了避免另一个国家趁机发起进攻,像另一个国家索要的,不会对自己发起进攻的凭证,要知道虎虽毒,但亦不食子,以一个国家国君的孩子作为威胁,一旦发起动战争作为质子,当然是第一个性命不保,毕竟只要是人就是有感情的,即使是身为一国之君也不例外,利用这种亲情作为不会发动战争的凭证,很卑鄙也很残忍,但却行之有效。
当然要是如果遇到了,那种完全不在乎自己子女死活,心中只有宏图霸业枭雄自然就没辙了。
而毫无疑问,秦王赢政就是这样的枭雄,心中只有天下以及宏图霸业,已经丝毫容不下儿女私情,统一六国成就无上伟业的绝世枭雄。
如果有细心的人,翻开历史就会发现,在关于秦始皇赢政子嗣的那一篇当中,除却大公子扶苏以及第十八公子胡亥,关于其余公子的记载少之又少。
作为整个华夏大地的第一位皇帝的子嗣,其记录在案的这么少未免太过于奇怪了吧!要知道就算华夏大地还处于懵昧与神话时期,作为统治者的子嗣,也会一个个被记录在案的,比如说三皇五帝当中的黄帝以及大禹,而偏偏到了秦始皇这里却只有两个记录在案,未免也太奇怪了吧?
唯一的解释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被人为的刻意抹去了,那么是谁抹去了,是秦二世胡亥吗?这怎么可能!虽然在历史记载当中,秦二事胡亥在登基之后,在骊山上将所有可能,与自己争夺王位的一众公子及其家眷全部坑杀了。
但是事实上怎么可能!如果所有,除却胡亥自己之外的,秦王嬴政的后裔都,被胡亥坑杀了的话,那么在胡亥死后,公子扶苏的孩子,代替胡亥继位的子婴那里冒出来的,要知道胡亥与子婴之间,可是有着杀父之仇,难道屠进自己兄弟姐妹的胡亥,难道会不知道斩草除根这个道理吗?这怎么可能!
所以唯一解释就是,就和秦始皇坑杀,术士与六国文字与史书,被篡编成焚书坑儒一样,胡亥所坑杀的仅仅只是,反对自己的朝中大臣而已,在胡亥登基称帝的那一刻起,君臣之别就已经区分开了,其余的公子再怎么不服气,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就如同春秋时期,齐恒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与公子纠争夺齐王之位,因为公子小白先于公子纠到了齐国成为了国君,纵使公子纠再怎么不甘,也只能认了一样,先一步是君,后一步是臣,在这个连成语都还处于创造阶段的时期来说,就是怎么简单而已。
↑返回顶部↑